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山东近年的一大发展主题。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山东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标杆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声量也越来越高。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便是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山东省政府同意《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标志着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也意味着山东将建起全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为打造这张国字号名片,山东自上而下顶格推进、稳步实施,凝聚起护好“大河之洲”的齐鲁担当。
创建,
顶格推进的重大工程
在山东,你会经常听到人们亲切地称黄河三角洲为“大河之洲”。在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入海口,占地540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孕育了世界上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天然记录器”。
此前有观点认为,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不仅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而且能够与三江源国家公园首尾呼应,形成流域生态保护整体格局,构筑起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从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创建经历看,其已经成为山东的一项顶格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
2020年11月20日,山东省政府函商国家林草局同意成立由分管副省长、分管副局长组成的双组长制的联合领导小组,组建由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专家委员会,全力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
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这项工作被列入山东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统领,无论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还是国家级技术团队编制设立黄河口国家公园综合科考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总体规划等技术成果,都有力推动黄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如今,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棋到中局”,山东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要领在哪里,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内容。
关键,
将生态保护进行到底
从今年10月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可以看出,完善的生态体系是国家公园的重要特征。无论是三江源、武夷山,还是海南热带雨林,都集中展示了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最富集的生物多样性,体现出我国“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
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整合优化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自然保护地,规划总面积35.23万公顷,全部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区境内。而其所在的山东东营,保护恢复黄河三角洲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成效明显。
在11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东营市副市长李俊峰表示,东营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组织实施的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水系连通、互花米草治理等重点工程,有效恢复湿地功能,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如今,黄河三角洲修复各类湿地15.9万亩,初步构建起河、陆、滩、海连通体系,成为黄(渤)海区域水生生物重要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
环境好不好,鸟儿先知道。眼下的黄河三角洲已经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和栖息地。每年吸引600余万只鸟类在此繁殖、越冬,被誉为迁徙鸟类的“国际机场”。东营市也因此成为全球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18个城市之一。
未来:
实现全民共享的生态福祉
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在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同时,国家公园还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享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
全民共享,显然也是国家公园的一项重要功能。而对于正在创建的黄河口国家公园来说,早已准备充足。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宇向东在近日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黄河口国家公园将实行共建共享和创新利用模式,充分发展生态旅游。
社区共建制度成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一个亮点。通过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保障社区居民在共享国家公园建设生态福祉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但记者同时注意到,山东提出的共建共享内涵远不止于此,通过建立健全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原住居民和退出经营主体优先参与特许经营活动,推动社区转型发展,成为山东创新利用模式的探索方向。
只有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此基础上,黄河口国家公园还将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新模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建设自然教育基地,讲好黄河故事;科学开发“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生态保护、生态惠民、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绿色发展,让社会公众能享受到最美丽、最优质的生态产品。(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