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 中国网新山东本网原创 - 中国网·新山东 - 网上山东 | 山东新闻
青岛市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中国网·新山东 · 李雷 | 2024-06-14 10:19:04

  6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全生产月”活动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相关情况。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冯伟,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魏刚,市应急管理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刘培喜,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朱本韶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今年创新实施“4+2”安全促进计划,具体就是四个文化载体+2个全年活动。

  四个文化载体分别是:

  “主题日”。将于6月16日(本周日)在青岛市邮轮母港,举办全市“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现场将设置安全咨询、器材展示、逃生演练等多个专区,满足市民朋友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各区市也会分别设置分会场,方便市民朋友就近体验。

  “发布栏”。在青岛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开办“安全生产月”和“治本攻坚”专栏,对刚修订的《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青岛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及“安全生产月”相关信息进行不间断发布。

  “大讲堂”。汇聚行业专家、时代楷模、最美应急工作者等,组建“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宣讲团”,聚焦“畅通生命通道”主题,开办专题课堂,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现场组织情景模拟、逃生演练等活动。

  “文化节”。继续开展第八届“安全在我心中”活动,内容包括视频、图片、征文等作品征集。去年全市有120万人参与,征集参赛作品超过1.7万份,参与人数、作品数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两个全年活动:

  企业安全“大培训”活动。推行企业安全“内训师”制度,结合“安全第一课”“安全生产大家谈”“班前会”等形式,让懂企业的人教企业、懂安全的人讲安全,从内部挖潜,解决企业“不会培训、没人培训、无效培训”的问题。

  基层能力“大提升”活动。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结合季节性特点,利用“安安全全”IP形象等多种形式,对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防溺水、森林防火和居家生活安全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持续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群众所思所盼,围绕“一二三四”开展工作,具体讲就是稳抓“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聚焦“三违四业”,全力防风险、保稳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大幅双下降,青岛市的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围绕“一条主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

  青岛市立足“从根源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面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四位一体”能力提升。

  注重“根源性预防”,狠抓人员素质养成。广泛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开工第一课”等教育培训活动,完成企业职工培训78.7万人次。

  注重“工程性防御”,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投入资金2.46亿元,用于燃气安全等领域基层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经营性自建房等配备早期火灾报警装置10893个,为6508家高风险企业安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完成31.9公里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城市重点部位安全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注重“智慧化应对”,狠抓风险动态监控。立足“消患于成灾之前”,初步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接入前端感知设备1.66万台,对百姓身边“看不见、难察觉”的风险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和布防。平台自去年11月试运行以来,已有效监测预警5644起,消除了群众身边的隐患。

  注重“规范化引领”,狠抓企业管理提升。在深入排查7.3万家企业,整改7.8万项隐患的基础上,出台《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指南》《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措施》,指导企业自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全市有3204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数量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突出“两个重点”,着力根治群众身边的“疑难顽症”

  基于社会面风险分析研判,结合国内事故形势和群众安全诉求,聚焦老百姓身边的安全隐患,重点开展“两通道”整治提升【消防救援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和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其中,“两通道”与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畅通生命通道”的主题不谋而合。

  “两通道”整治提升方面,坚持“从5到1序号推进”。“5”是深化消防、城管、应急部门执法力量与镇(街)、村(居)“五方联动”;“4”是聚焦“九小”、人员密集、多业态混合经营和新兴领域“四类场所”;“3”是制定问题隐患微调、整改、拆除“三类清单”;“2”是创新“智慧物联【无人机巡飞+高空摄像头监控】+现场执法”的“双线巡查”;“1”是推行“打通生命通道”划线、标名和立牌的“一个标准”。由于“两通道”堵占的问题由来已久,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坚持“一劝、二清、三拆”的办法,循序渐进,最大程度的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引导自主消除隐患,同时也坚持原则绝不姑息迁就,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堵占“两通道”问题隐患1.5万处,完成清理8000余处,剩余全部落实闭环管理措施,限期整改。

  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方面,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一方面是组织全面排查,开展集中整治。今年3月,市消安委办联合市安委办,对全市电动车进楼入户、私拉电线充电以及堵塞消防通道等行为进行集中治理,累计排查4.8万处居民楼院、商业综合体、地下车库等重点场所,整治违法占道行为3390处。另一方面是加快配套完善,推动常治长效。日前,国务院在全国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从完善标准、新建设施、规范销售、打非治违等方面,系统出台安全监管办法。目前,市消安委办已着手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与此同时,市政府已将电动自行车充电位建设列入“2024年市办实事”,计划新建1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位,目前已建成4339处充电位并投入使用。

  聚焦“三违四业”,攻坚化解重点领域突出问题

  据统计,80%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是由“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导致,其中“四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和外包施工作业】是问题多发环节。为此,市安委办坚持问题导向,组织交通、住建、城管、商务等18个部门联合发力,强力推进“三违四业”专项整治。

  摸底清查“登记造册”。对照四类作业66项重点整治任务,深入摸排风险,建立风险台账。对全市2204家涉电气焊企业、1.3万持证人员建立“一区一账”;对2736家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和37.1万处相关场所建立“一地一账”;对1.9万家涉高处作业单位以及1393个高风险外包施工项目、3.7万名从业人员,分别建立“一企一账”和“一人一档”。

  安全监管“数控赋能”。在全市推广电气焊作业智能化监管平台,为电焊机“加芯赋码”,推动“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在工贸企业试点“AI智能识别系统”,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自动识别、实时提醒,确保作业现场安全可控。

  高压治违“管服并举”。一方面对安全生产检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行政处罚1790次、罚款2288.4万元,实施“一案双罚”28次,“行刑衔接”18人,对232家违法企业进行曝光、约谈及联合惩戒。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对安全等级高的企业无事不扰、对安全隐患大的企业紧盯不放,开展“护企优商”定向执法服务活动,定点帮扶重点企业11932家次。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安全生产是个细致活、实在活、良心活,要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减少各类安全事故,最好的办法是预防,最佳的时机是平常。希望社会各界和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关心支持、监督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共同发力,携手并进,让我们一起为城市安全运行、百姓安居乐业保驾护航。(作者 李雷)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