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念好“三字经”,擦亮“人大代表+”工作品牌 - 中国网新山东本网原创 - 中国网·新山东 - 网上山东 | 山东新闻
济宁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念好“三字经”,擦亮“人大代表+”工作品牌
中国网·新山东 · 张长阳 苏涵 | 2024-06-14 10:17:59

  换届以来,济宁泗水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工作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提质,以人大代表高效履职助力扁平化社会治理水平再提升。近日,泗水县“人大代表+妇联执委”和“人大代表+检察官”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泗水县金庄镇金华社区举行,吹响了泗水人大打造维权联动新模式的“号角”。

  一、促进“深”的融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设立‘人大代表+妇联执委’‘人大代表+检察官’工作室,是泗水县人大常委会着眼于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对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的新期盼,会同县检察院、县妇联联动创新的重要举措。”泗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基武表示,“工作室的成立既是人大代表、妇联执委和检察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泗水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泗水人大与检察、妇女工作的渊源不止于此,早在之前,就有了人大代表与检察官、妇联执委助力社会治理的影子。如:2022年,人大代表与检察院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高质量调研报告,泗水人大在省内率先作出《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的决议》,为县域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进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积极投身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公益事业的人大代表更是比比皆是。如,人大代表杨玉丽,不仅个人资助了4名贫困孤儿,还动员120名富有爱心的“微爱妈妈”牵手236个失母女孩,被山东省妇联评选为全省“十大最美基层妇联人”,并当选为省巾帼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正是有了这些鲜活的事例,人大代表履职方式才更多样,形象才更生动、更立体。

  “人大代表+妇联执委”“人大代表+检察官”工作室成立后,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人大代表、检察官、妇联执委联合接待群众、走访群众,通过走街串巷与群众“拉家常”“唠嗑”等方式,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声音,搜集和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调解邻里纠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

  二、发挥“专”的优势,提高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人大代表+’工作模式就是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各行业专家“专”的优势,对群众的困难问题进行专业化的解疑释惑,发挥出‘1+1>2’的作用。”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吴茂君介绍道。

  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结合之前推广实施的“人大代表+法官”经验做法,泗水县人大常委会设立工作室,为人大代表、检察官、妇联执委联动开展工作搭建起良好平台,每月25日为接待日,人大代表、检察官、妇联执委在工作室联合接待群众,各司其职,为群众需求“把脉问诊”,人大代表侧重于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搜集群众诉求;检察官和妇联执委提供矛盾纠纷调处建议、相关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站在专业角度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整合资源,下沉一线,采取“代表说理+检察官普法+妇联执委谈心”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将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源头,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经常在街道、胡同里,看到这些人的身影,真有什么事儿,找他们好找,他们帮忙俺们也放心,现在大家伙儿心里都感觉很踏实。”金庄镇金华社区负责同志说道。“很感谢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和检察院、妇联的支持和帮助,现在社区里的和谐氛围明显变得更好了,小矛盾、小摩擦少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

  泗水县人大常委会以设立工作室为契机,积极拓展“人大代表+”工作内涵外延,实现人大代表和检察官、妇联执委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推动形成了一批“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营造“好”的氛围,着力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在工作室打造之初,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到各镇街、村居、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人代工委负责同志也通过电话、座谈等方式,多次与县检察院、县妇联负责同志交流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更好协同发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精准有效地保障群众权益,尤其是为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勤说道。

  一方面,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以“人大代表+妇联执委”“人大代表+检察官”工作室为依托,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着力营造全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另一方面,帮助解决群众纠纷矛盾。遇到具体的邻里纠纷和小摩擦,人大代表和检察官、妇联执委共同去调解,帮助化解“不愉快”,通过“接地气”的沟通、专业化的解答、耐心热情的解释,消除矛盾双方的“戾气”,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防止一般小摩擦毁坏良好邻里关系,协同引导构建起友好和睦的居住氛围。

  下一步,济宁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将着力完善“人大代表+检察官、妇联执委”工作模式,用好用活工作室,以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深”的融合,发挥“专”的优势,营造“好”的氛围,将人大代表的有为履职融入泗水乡村善治的大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通讯员 张长阳 苏涵)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