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丰富社区年轻群体及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青岛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小小画笔,多彩世界”少儿美术公益班正式开班,老师由具备美术特长的公益岗人员刘兴国担任,共20余名儿童参加。课堂上,刘兴国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美术理论,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此举获得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刘兴国是2022年6月通过公开招聘安置到兴隆路街道公益岗的大龄失业人员,对于能在公益岗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刘兴国十分高兴:“能在社区公益课堂免费教小朋友们画画,感觉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实现了自身价值。”像刘兴国这样有特长的公益岗人员赋能社区的例子还有很多。
今年以来,市北区人社局坚持做好公益岗和社会治理的“结合”文章,创新建立“四个机制”,推动公益岗工作全面赋能社会治理。即:柔性嵌入机制、优化组合机制、适才适用机制、多维运转机制。同时,结合全区基层网格布局,按照每网格安置7-9名公益岗的配比,做到“一网治理、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尽其责”,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进一步实现公益岗赋能、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柔性嵌入机制,打造“1+3+X”工作框架,赋能网格、多元共治
市北区通过柔性嵌入的方式,坚持将促困难群体“家门口”就业与社会治理、基层服务结合起来,打造公益岗“1+3+X”工作框架,“1”是一个核心即党建引领为核心;“3”是三支队伍即由公益岗人员组成的“便民服务队、平安巡逻队、护老志愿服务队”三支志愿服务队,“X”是就业人才、治安巡防、城市管理、便民服务、政策宣传等多个基层工作领域。让公益岗赋能社会治理,解决基层“活多人少”“力量分散”“效能不高”等问题,形成重点群体“家门口”就业与社会治理力量不断提升的共赢局面。截至目前,市北区公益岗累计为群众解决实事 2700 余件。
优化组合机制,“责任田”+“流动岗”,一网治理、人尽其责
市北区注重将公益性岗位管理与社区网格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公益岗人员住在网格、熟悉网格的优势,结合全区网格化综合治理实际,优化组合,将公益岗人员按比例统一编入网格治理构架中,使每个公益岗人员有自己的“责任田”+“流动岗”。“责任田”是指每名公益岗人员都有责任区域(单元楼),定期将“责任田”里的大事小情分门别类上报,突发事件随时上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流动岗”是指社区接到临时任务时,按公益岗人员排班次序实现人员流动上岗。“责任田”+“流动岗”的优化组合让公益岗人员融入社区,汇入网格,尽全力做到小事不出院,事事有回音,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服务治理效能。
适才适用机制,品牌引领 善任+培育 “点单式”服务
为有效满足居民多领域多层次需求,发挥“乐业市北 公岗先行”服务品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公益岗社会效益,市北区树立“每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理念,根据公益性岗位人员特长,将公益岗人员安置到最适宜发挥潜能和特长的岗位,做到人岗相适。同时,结合辖区居民需求项目,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培养公益岗人员适用能力,使每名公益岗都能在各自岗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提供“点单式”服务,以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公益岗位人员“接单”、社会“评单”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实现“小岗位”服务“大民生”。
多维运转机制 ,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
建立全省首家公益岗学校--市北区蒲公英公益岗学校,开设社区公益课堂,选用有特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茶艺品鉴、保健按摩、瑜伽健身、水彩素描等课程老师,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娱乐生活,推动公益性岗位工作开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
推出“牵手计划”,牵手辖区残疾人、独居老人、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针对性开展居家养老、爱心助学等活动,定期送去慰问和关爱。设立公益岗之家,为公益岗在岗人员提供互相交流、文化休闲、培训学习、工作展示的场所,同时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社区调解等服务,全方位、多领域赋能社会治理,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
小岗位绘就大民生。下一步,市北区将继续坚持“优化提升、和谐共治”的工作思路,探索公益性岗位管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岗位社会效益,提升社会治理温度,创新开拓一条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通讯员赵梓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