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山东4月28日讯 近日,家住济宁市泗水县福临城C区的郑女士发现自家楼前小广场路面损坏,露出电线,存在安全风险,并将此事告诉了正在网格内巡查的泗河街道圣源湖社区网格员李丽,李丽立即通过“多网融合”机制联系物业公司丛师傅并告知情况。丛师傅接到通知后立即响应,当天下午便重新铺设花砖,消除了安全隐患。
事件的高效处置得益于泗水县最近启动的“多网融合”“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据悉,自启动多网融合工作半个月以来,泗水县已通过网格联动机制处置了32件群众诉求,办结31件,办结率96.8%。
近来,泗水县牢固树立共建共治、联勤联动理念,通过工程化推进、一体化运行、责任化落实,扎实推动多网融合工作落地见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全面提升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工程化推进,推动多网融合有序落地。泗水县把多网融合作为年内网格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通过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将工程分解为四个实施阶段。一是出台工作方案。制定《推进多网融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多网融合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保障机制,为多网融合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高位推动部署。召开全县多网融合”工作推进会议,县委副书记、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张宇飞亲自安排部署,县级层面成立了由镇街和多网融合相关单位组成的网格化建设工作专班,建立了网格化建设工作群,加强调度协调。三是整合部门资源。将执法部门和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水电气暖信等部门人员全部纳入网格,统计汇总了城区《多网融合责任分工一览表》,制作并在网格内张贴了包含网格员及部门人员联系方式的网格信息公示栏,方便群众联系监督。四是加强融合对接。督促城市社区召集多网融合相关单位人员,以社区为单位召开多网融合碰头会,建立多网融合微信工作群,网格员和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全部进群,加强对接沟通,正式启动多网融合工作。
一体化运行,变部门分治为联勤联动。充分发挥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指挥中枢”作用,通过把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依托信息化平台驱动,构建起横向联动部门、纵向指挥镇街的一体化联动指挥运行体系。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建立101个网格(小区)党支部,纵向畅通“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横向整合物业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商圈党组织、“两新”党组织,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网格治理效能。二是强化协同配合。将公安、综合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环保、信访、住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单位一线人员全部纳入网格,组建多网融合服务队,推动力量下沉基层网格,形成多网融合工作合力。变“部门分治”为“联勤联动”,变“层层上报”为“即时办理”,彻底打破了以往条块分割的治理模式,简化了群众诉求办理流程,大幅提升了办理质效。三是坚持数据驱动。打造泗水县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操作应用培训,指导网格员利用“和为贵”APP处置群众诉求。形成了“发现(接诉)→上报→处置→反馈”的完整业务流闭环和信息流回路,实现了从“经验主义”模糊管理到“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转变。
责任化落实,确保多网融合发挥实效。为确保多网融合工作发挥实效,泗水县在建章立制上下足功夫,着力制度建设,构筑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网格议事”“吹哨报到”机制。社区网格长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网格议事会,遇有群众诉求事项,召集部门人员会商解决。部门人员按要求参加网格议事会,首问负责协调解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网格事项。二是实行“一哨一评价”制度。每个事项办结后,由“吹哨”方填写“多网融合吹哨报到评价表”,对办理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解决问题的用时越短、层级越低,得分越高,倒逼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难事不出镇街”。三是建立“周通报、月排名、季分析、年考核”机制。每周印发“多网融合周动态”,通报镇街、部门诉求办理情况,挂牌督办未解决事项。每月根据“多网融合吹哨报到评价表”对部门进行评分排名。年底组织网格员对职能部门进行评价,结果纳入镇街和职能部门年度考核。(通讯员 徐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