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临沂1月13日讯(王从欣)临沭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多举措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预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443元,同比增长10%。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粮食产业方面:全县共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9.3万亩,其中粮改油4.3万亩,粮改饲2.6万亩,粮改薯1.4万亩,其中店头镇农泰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土豆近2000亩,是全市(土豆)种植业结构调整规模最大的基地,开创了临沭规模种植土豆的先河;蔬菜产业方面:重点建设了临沭县农泰农业科技示范园、玉山镇老庄户农场和蛟龙镇石门头大棚蔬菜基地。全县新增蔬菜种植面积约8000亩,其中马玲薯7000亩,新建设冬暖大棚80个,拱棚约200亩。蛟龙镇石门头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300亩,一次性新建冬暖式大棚50多个,打造了临沭大棚蔬菜发展史上的新亮点。果茶产业方面:新发展果树面积2000亩,其中桃树1150亩,苹果650亩、蓝莓200亩,全县果茶面积达到19500亩。
稳步推进粮油生产
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小麦“一喷三防”等农业项目为抓手,强化田间管理,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粮油生产稳步增长。今年全县54.8万亩小麦,预计平均亩产414.3公斤,同比增长0.9%,总产达22.7万吨,同比增长2.7%;49.2万亩花生,预计单产396公斤,同比增长2.9%,总产达19.5万吨,同比增长11.8 %。
扎实推进基地品牌建设
一是基地园区快速发展。依托临沭杞柳、花生、红薯、葡萄、马玲薯等特色产业,提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4.4万亩,其中农业基地3.8万亩,林业基地0.3万亩,渔业基地0.3万亩;重点打造了临沭县农泰农业科技示范园、统一合作农场、山里休闲观光农业园、蛟龙石门头蔬菜生产基地、大兴卡卡农业示范园等5个园区。
二是品牌建设成绩优异。新认证“三品一标”2个,累计61个;重点培育“临沭柳编”区域品牌,品牌价值达17.99亿元,列全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排行第81位,再入全国百强,并位列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力排名第1位;目前正积极申报“临沭地瓜”地理标志。
三是认真筹备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现场观摩会,观摩成绩全市第5名。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健全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土地流转、科技教育和农产品交易四个平台,不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今年以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3.2万亩,累计11.2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3家,累计1401家;新发展家庭农场304家,累计843家;新培育种粮大户96家,累计20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今年共有4家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社”、累计20家;15家合作社获评“市级示范社”、累计129家;12家家庭农场被评为“市级示范场”。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一是狠抓农业科技服务。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扶贫科技培训等项目实施,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新建8处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田间学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73人,跟踪服务200余人次,开展各类培训班200余场次,发放明白纸3万余份,技术手册1万余册,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
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等适用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全县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超过1.4万亩,占规模化种植面积的17.5%。
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围绕实施特色农业扶贫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工程、农村改革推动脱贫工程、农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等五大工程,积极探索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新模式,采取帮扶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培育项目、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方式,探索建立了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新模式,即推行“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加快帮扶村脱贫致富步伐。
目前,全县有800名贫困人口通过农业产业扶贫实现了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