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鲁中4月12日讯(方垒 通讯员 宋辉)本网从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4月10日至11日,山东省平原地区国土绿化工作现场会在聊城召开。山东省平原地区国土绿化工作将按照农田林网化、城镇(村庄)园林化、经营集约化、林业产业化的要求,以路域、水系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间相结合,乔、灌、花、草相配套,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平原绿化体系。力争“十三五”末,全省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0%以上。
网络配图
山东省有94个平原县(市、区),其中纯平原县(市、区)70个,平原区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8%,主要分布在鲁西北沿黄地区,加快平原绿化是推进绿色、生态、美丽山东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提高粮食补贴,加强耕地保护,同时,杨树木材价格大幅下滑、大宗林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形势,群众发展平原绿化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毁林还耕现象。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007-2012年,我省平原地区林地面积净减少241.6万亩,有林地面积净减少173.3万亩。目前,全省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化面积近6000万亩,占适宜林网化面积的85%以上,有林地面积达1444万亩,林木绿化率达11.77%,林木蓄积量7202万立方米。
“平原地区是我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平原绿化是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的短板。”省林业厅厅长刘均刚表示。我省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7%,平原地区只有11%左右,而环渤海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更是不足6%。同时,我省平原地区荒漠化和沙化问题突出,据全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黄河以北平原地区共有荒漠化土地面积1360万亩、沙化土地795万亩,全省28个沙化、荒漠化县(区)全部为平原县(区)。
综合分析制约我省平原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树种结构不合理。平原绿化主栽树种以杨树为主,杨树占比达70%以上,在农田林网中则高达90%以上。单一的树种结构很容易引发病虫危害,严重影响生态功能发挥和经济效益增长。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低。全省有林果加工企业(点)7.5万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800多家,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知名品牌更少,市场影响力不够强。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的平原县林木绿化率达16%以上,有的不足3%。除自然立地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是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有的县、乡领导对植树造林被动应付,甚至片面认为,抓林业短期内不见效益、难出政绩。四是土地流转难度大。平原地区土壤条件好,土地产出效益高,群众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土地流转成本较高。有的地方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达1000元以上,地方政府连续多年支付流转费用,财政压力很大。
为推动平原地区的国土绿化工作,我省将按照农田林网化、城镇(村庄)园林化、经营集约化、林业产业化的要求,以路域、水系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间相结合,乔、灌、花、草相配套,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平原绿化体系。
同时,我省将着力抓好农田林网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名特优新林果基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五项重点工程。力争“十三五”末,全省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0%以上,规划新改建国省道绿色廊道3740公里,新建、续建高铁绿色廊道1450公里。同时,在平原地区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四级联创活动,高标准打造一批名特优新林果基地,不断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平原绿化水平,推动“绿满齐鲁·美丽山东”造林行动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