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揭青岛高校“朋友圈”:都是大腕!目前已引进29所

稿源时间:2017-04-11 10:22:32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红红zhanghonghong
【摘要】揭青岛高校“朋友圈”:都是大腕!目前已引进29所---目前青岛已引进高校29所 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到2020年高校总数将增至50所以上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

 

   目前青岛已引进高校29所 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到2020年高校总数将增至50所以上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一个令人景仰的字眼,是一座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更是彰显城市实力的名片。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自2012年起,青岛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始发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超前布局、主动谋划,努力营造“大学城”的氛围,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间,已有北大、清华、哈工程、复旦等29所院校或与青岛签署协议,或是落地生根,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集聚效应初步凸显。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座现代化大学之城已浮现在我们面前。

   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到,到2020年,青岛城市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主城区不再仅仅是市内四区,而是规划为三个主城区,也就是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和西岸城区,从而构建大青岛格局。青岛优质高校资源的引入,也正是为了适应未来格局发展的需要。

   “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 (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的目标也随之确立。经过短短几年努力,青岛优质高校资源引进方面可谓是成果卓著。引进高校数量多达29所,2016年一年就引进了11所“985”“211”等知名高校。

   多所国内外名校已与青牵手

   大学之于城市,不仅仅体现在智力人才的输送、科研资源的聚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在于它能够厚植文化底蕴、培育城市精神、传承精神文明、迸发创新活力。城市的创新离不开大量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先进科技的驱动,高校拥有的创新人才和科技资源则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打造城市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更是推动青岛城市蓝色跨越的新引擎。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原有高校25所。从办学层次上看,有本科层次高校16所,专科层次高校8所,成人教育高校1所。从办学性质来看,有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省属高校7所、市属高校2所、企业所属高校2所、民办高校9所、军事院校2所。从建设水平而言,有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立项建设院校1所。

   青岛优先布局,谋划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逐步进入快车道,2016年有11所高校牵手青岛,2017年开始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就有4所高校与青岛牵手或者扩建校区。 1月7日,青岛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月20日,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2月9日,青岛市、山东大学和剑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创新转化领域开展具备引领性的深度合作;2月14日,青岛市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北航青岛科教新城,北航青岛校区计划2019年开始招生……今年,青岛高校资源引进大幕已拉开,会有越来越多优质高校抢滩青岛、集聚青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地位进一步凸显,蓝色产业作为引领,全力向蓝色、高端、新兴产业转型。青岛将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蓝色跨越之梦逐一变成现实。

   绘制青岛高校发展新蓝图

   “青岛引进高校的政策可以说是目标宏大,但又切实可行。 ”青岛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赵立波教授表示。 2016年,青岛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持。《意见》规划了青岛未来5年高等教育发展的蓝图和格局。提出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根据要求,引进高校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化人才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20所以上,研究生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在校生数量和高校数量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上游水平;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使青岛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从世界大学发展史来看,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吸引高校集聚,而高校的集聚又会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两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青岛也正在进入一个这样良性的循环。”曾参与《意见》论证的青岛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刘琪说。青岛出台这样一个政策,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前列。

   引入高等教育资源,不是想来就能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引进高校,突出“优质”二字,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应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事实上,青岛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方面从来都是严格把关。北京大学青岛科技园和海洋研究院、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创业园、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 (校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研究院……目前,青岛引进的高校共有29所,绝大多数是“211”或者“985”高校,甚至有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知名高校。

   《意见》中还提到,结合青岛市高校现有学科布局、实力,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十三五”期间,重点引进海洋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航空经济以及文化影视传媒、商学、财富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专业。 “意见中涉及到的学科专业主要是一些新兴产业,跟产业的升级、区域的发展结合都特别密切,而很多高校选择来青岛,也是看好了青岛的这一点。”刘琪告诉记者。

   参与《意见》论证的青岛市工程咨询院政策规划研究部规划咨询师郑云龙则表示,青岛确定引进的新兴产业不仅仅是要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与青岛的产业发展相结合,而是着眼更加长远的目标,促进青岛城市的发展。

   有资金补助 提供用地支持

   引进优质高校资源,青岛可谓是大手笔。资金、用地、配套、一事一议四方面政策支持,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引进并正式运行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对引进的非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启动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200万元,连续补助5年;对引进的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400万元,连续补助5年。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办校区或分校的,划出专门区域并预留500亩至3000亩建设用地;对设立研究院、二级学院等二级办学机构的,根据需要预留相应面积的用地。给予建设用地、人才公寓、房屋租赁、税收减免、机构设置等优惠政策,并提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配偶落户等配套服务。

   “引进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对青岛市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高等教育机构,实行‘一事一议’,予以特别支持”。如青岛设立了2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对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高校的青岛校区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根据各高校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教工住宅规划总用地720亩;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将占地2000亩,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计划发展成为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左右的船海核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实物化”支持。由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高标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就是由公共财政参与建设。学校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博物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市民开放。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