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应邀出席海外反器官贩卖全球峰会,分享了中国器官捐赠和移植的改革经验。近日,黄杰夫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在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器官移植的伦理学原则的同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之路。
器官分配最重要原则: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配捐献器官
人体器官是稀缺资源,解决好“怎么分配”,是涉及整个捐献移植体系能否赢得老百姓信任的基石。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最新数据显示,自2013年9月1号系统启用以来,截至目前,分配的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达2.8万个。
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运算出最匹配的患者名单,极大的缩短了器官捐献到器官移植中所耗费的分配时间。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主任 王海波:
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可容忍缺血时间上限。对肝脏来说是12个小时,肾脏是24个小时,心脏短一点8个小时,肺脏12个小时。超过这个上限,器官基本上是不能使用了。
高效是设计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器官这个稀缺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因为医学需要是唯一的排序标准。计算机系统只是分配的执行者,最终负责分配的是政策。
2013年8月,国家卫计委出台《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首次明确严格使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实施器官分配。我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政策, 遵循诸多国际医学共识,包括区域有限原则,病情危重优先原则;组织配型优先原则;儿童匹配优先原则;血型相同优先原则;器官捐献者直系亲属优先原则;稀有机会优先原则;等待顺序优先原则等。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主任王海波:
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里明确规定,如果有数据作假,或者是系统外分配,或者是其他任何干预分配的行为,医院会被吊销器官移植的资质,医务人员被吊销医疗执照。如果是发现背后还有其他涉及器官买卖的行为,会移交到司法机关。
案例:一位贫困患者是这样接受肝移植的
为了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器官移植的医疗水平,今年1月1日起,河南省将肝移植纳入了医保范围,同时组建了河南省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
2016年12月底,河南省贫困患者王智辉肝硬化病情突然加重,经过详细的检查、评估,医务人员认为王智辉符合肝移植的适应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科主任郭文治:
根据三个指标:一个是凝血功能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再一个血中的胆红素,第三就是血肌酐的量数值。有一个完整的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后,就得到病情轻重的评分。
在征求了家属的意见后,医护人员将王智辉的胆红素、肌酐等化验结果上传到了中国人体捐献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科主任 郭文治:
录入到人体器官移植等待者名单,然后化验结果会自动产生医学评分,系统会给他自动匹配合适的肝脏。
经过一个多月准备后,中国人体捐献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为王智辉匹配了一个适合的器官来源,并顺利的进行移植手术。
目前在河南,像王智辉一样,通过器官移植生命得以延续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2016年河南省肝移植手术206例、肾移植手术784例。由于患者家庭贫困,医保报销之外,为王智辉实施手术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对他的医药费进行了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