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滨州5月25日讯 本网从滨州林业信息网获悉,5月23日,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解孝满处长、林业科教处徐继珍主任、林业厅办公室王玮科长到沾化调研冬枣产业发展情况。滨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刘永军、科教站站长宋永贵、沾化区林业局局长丁义军、沾化冬枣研究院副院长杜磊陪同。调研组一行在沾化古城镇召开了座谈会,古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部分村民代表参加了座谈。调研组对沾化冬枣水肥一体化管理、生物肥应用、果园生产技术、套袋冬枣开发、性诱剂、粘虫胶、粘虫板、杀虫灯等新技术在冬枣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了解,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枣农耿志忠说:他如今的冬枣园里,挂满了黄色的黏虫板,树垄覆盖着可降解的无纺布,肥料是用大豆、豆粕和鸡粪等混合物发酵而成的有机肥,他还在枣树上悬挂诱虫罐,现在基本不用施农药了。他的冬枣经滨州检验检疫局检测,符合出口标准,现在已经拿到了《植物检疫证书》。2016年,沾化向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出口冬枣412万公斤,创汇1200余万美元。
调研组建议沾化采取试验、试点的模式,将各项新技术逐步应用到沾化区冬枣生产当中。
科技是开启沾化冬枣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依靠科技,经过选育、组培后,高品质“沾冬2号”冬枣在大田推广开来。沾化区建成“沾冬2号”冬枣采穗圃1000亩,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沾冬2号”冬枣改良面积3.5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达3万亩,去年产量500万斤。
近年来,沾化全面推广使用冬枣大棚、冬枣套袋、杀虫灯、防虫网、黏虫胶、反光地膜、疏花疏果、水肥一体化等多项管理新技术。全区已引进、发明了24类100多项冬枣生产新技术,冬枣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7%以上,科技使沾化这个“大枣园”处处散发出浓浓“绿色”。
为了提高冬枣品质,沾化区实施冬枣产业优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行科学、高效、生态种植管理模式,按照“减密度、增光照,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的“三减三增”要求,标准化生产,从无公害冬枣向有机冬枣转变,从国内销售转向国际市场。沾化区50万亩冬枣生产实现标准化管理,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0个,面积15万亩;有机转换冬枣认证基地5个、面积8万亩;非木质林产品认证项目区1个,面积812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