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山东高校协同创新计划3年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97亿元

稿源时间:2016-10-10 12:54:30  文章来源:齐鲁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gaojing
【摘要】《意见》第十六条提出,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建设研究型大学并带动重点学科发展”。
1

  发布会现场

  日前,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省编办副主任刘书伟、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省财政厅副厅长陈祥志、省人社厅副厅长刘杰解读《意见》。

  《意见》第十六条提出,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建设研究型大学并带动重点学科发展”。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在发布会上介绍,山东从2013年开始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协同创新,共立项建设了23个、培育建设了1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这35个中心协同省内外高校45所、科研院所54个、企业103家,覆盖了山东省83%的硕士以上授权高校。 经过三年的建设,山东省高校35个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2015年,共转化科技成果和转移技术669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97亿元。

  下一步,山东将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再上新水平:

  探索建立更有活力的协同创新机制 。以重大协同需求为牵引,加快推进高校人事管理、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科研组织、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建立并形成更加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突破制约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制度性瓶颈,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营造制度先进、充满活力的协同创新环境。

  形成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 。汇聚一流人才和团队、优势学科和平台、优质科研资源和条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加快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和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相对独立高效、开放的运行方 式。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科学、合理配置创新资源,理顺校内院系学科之间、与现有基地和平台之间,以及与外部的协同关系,扩大人员互聘、合作与交流,实现仪器设备共享,建立开放运行机制,形成相对独立、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实体,支撑高校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创新科研组织形式 。建立以科技创新贡献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将人员选聘、资源配置、科研评价、收入分配激励与重大任务和创新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国家和山东省重大需求的实效为依据,引入社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估,作为动态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

  第二期协同创新计划,将以5年为一个周期,将立项建设的中心学科打造成为山东省高端人才集聚地、科技研创发源地、创新人才供给地。 促进形成一批高水平学术团队,构建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此外,通过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促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建成一批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建成一批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形成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好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库,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论文抽检为基本手段的质量监督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人才培养质量。使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科技创新的倍增器和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推进器,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