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菏泽市调研,并同菏泽市及其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三年来,菏泽上下凝心聚力,致力发展,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紧紧扭住农民增收中心任务,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无止境,奋进有初心。围绕“科学赶超、后来居上”奋斗目标,菏泽市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不等不靠,踏实前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本网记者深入采访三年来菏泽在经济发展、精准扶贫、教育事业、牡丹产业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向总书记汇报,向菏泽人民汇报。
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左1)在开发区八一路小学建设现场调研
新建的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是今年开建的第一所城区小学
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标准班教学
贫困学生领取资助
□大众网记者 张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教育是少年成长的阳光。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是改变落后面貌最关键的因素。
2013年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曾指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哪怕只上一个项目,也要加快学校建设;哪怕只进一名财政供养人员,也要留给教师;哪怕只有一元钱投入,也要花在孩子们身上。”在菏泽市教育工作现场会上,市委书记孙爱军用三个“一”表达了倾全市之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
据统计,三年来,菏泽财政性教育投入已达227.15亿元,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消除大班额,孩子们在教室里不再拥挤
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的风雨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校园内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走进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这座今年年初开始建设,9月份投入使用的学校处处焕发着生机。
渭河路以北、贵阳路以东、大堤以西,这个占地85亩的学校,在今年年初还只是一处农田。为了着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牡丹区投资5.7亿元用于城区学校建设,新建6处、改建5处城区中小学,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是今年开建的第一所城区小学。
今年9月份,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共招生12个班,510名学生,每班均符合菏泽规定的不超45人的标准。对于小班额的教室,家长们赞不绝口,“我家孩子分到了6班,一共就45个孩子,再也不挤了。”接孩子的李女士说。
感触更深的是学校的老师。“班里就50个学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开始关注每一位学生。”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傅继勇曾经是李峨小学的教师,在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投入使用后,原李峨小学的师生并入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他告诉大众网记者,在李峨小学教学时,他所带的班级最多时有90多名学生,仅批改作业就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加上备课等其他事务,“光想让学生好,但精力实在顾不上。”如今,在小班额教学,傅继勇不仅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还利用微信建了家长微信群,每天都可以和家长们讨论孩子的表现。
大众网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11年起,菏泽先后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薄”工程以及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工作。数据显示,目前,校舍安全工程已全部完成,“全面改薄”工程校舍建设已开工379.47万平方米,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已开工学校118所,竣工学校78所,新增教学班2439个、学位110902个。
一系列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菏泽小学的平均班额由原来的57.6人降至54.1人,最大班额由原来的112人降至102人;初中平均班额由原来的58.3人降至55.8人,最大班额由原来的99人降至80人。数字的背后,印证了菏泽教育事业的发展。
扩充教师队伍,七成新聘教师走进农村中小学
去年9月份开学季,由于报名学生严重超出学校承载能力,牡丹区李峨小学数百名新生无法正常上学。在今年,李峨小学的全体师生并入新建的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设计60个标准班、可容纳2700名学生,周边的居民不再为子女上学而发愁。
菏泽市教育局局长陈宝华想的,则是如何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面对教育经费落实难、教师队伍补充难等一些列问题,今年,菏泽市仍加大了教师补充力度,比往年增加了近一半的教师补充计划。
今年9月份,家住菏泽城区的小赵通过教师招聘,成为定陶区半堤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像她一样,还有13名新招聘的教师被分配到半堤镇任教。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今年,菏泽教师招聘用编达4450个,其中70%以上的新聘教师被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或新建、改扩建的学校任教,丰富农村教师资源。
陈宝华告诉大众网记者,近年来,菏泽坚持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根据菏泽教师队伍短缺和空编的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不少于2000人的教师招聘,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已经累计补充教师超过万名。2017年,菏泽还将继续补充教师4000名左右,力争到2018年,补足教师编制缺口。
助贫困孩子圆梦,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失学
三年来,菏泽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讲话要求,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要求,各级党政正职要自觉当好“教育书记”“教育县长”,“哪怕只有一元钱投入,也要花在孩子们身上。”
为了让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有学上,菏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工作。牡丹区何楼办事处的候曙松,今年以459的分数考入了菏泽学院物理系电子信息技术与科学物联网专业,是全系学费最贵的专业,每年学费8800元。他的双胞胎哥哥也考取了山东科技大学,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双份学费负担重重。
不过,让他们一家高兴的是,候曙松被纳入了菏泽“泛海助学山东行动”的救助范围,在今年9月初举行的捐赠仪式上,他和哥哥每人获得了5000元的资助,双双圆了大学梦。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菏泽“泛海助学山东行动”由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菏泽市统战部、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共同组织实施,受捐赠的学生为本地高等院校就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据了解,在此次行动中,菏泽受捐助的贫困大学新生共计2108人,捐赠金额达1009万元。
菏泽“泛海助学山东行动”只是菏泽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对贫困学生实行建档立卡……2011年以来,菏泽发放各类救助金9.09亿元,资助学生54万余人。
陈宝华告诉记者,今年1至10月,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75.85亿元,预计全市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可达到85亿元,比去年增加4亿元,增长4.94%。“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决不能让一名儿童‘因贫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