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济南一位领导这样总结济南的重点工作:“春季保泉、夏天防洪、秋防狼烟、冬保供暖”。已进深秋,省城天气质量一直不错,秋高气爽,满屏蓝天白云。
9月27日,在朋友圈里,大家都在疯狂刷屏晒最美夕阳时,另一条消息似乎并没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因5平方米的秸秆焚烧面积,槐荫区美里湖办事处被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行政告诫。
这是济南在禁烧史上第一次如此动真格,此举能否挽留济南的蓝天白云?一个烟头就能引起的火情,如何在几千亩农田上防范?连日来,齐鲁晚报记者在槐荫区蹲点采访,见证这场“保证不冒狼烟”的战争。
能派的人
全上阵了
9月29日清晨9时,槐荫区美里湖街道办事处,郑店村。
美里湖街道办事处书记徐法贤巡查到这里,村民郑荣俊正在路边墙体上贴禁烧标语。60岁的郑荣俊向徐法贤喊:“老师,你给我看看,贴高了还是低了。”
路两侧就是成片的农田,不仅仅玉米秸秆,地上的草都是冒烟的隐患。
此时,美里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孝勇,乘着一辆禁烧巡逻面包车,在各村之间巡逻。面包车顶安着大喇叭,不停地播放着禁烧令。他的手机不离手,微信里有一个“槐荫禁烧秸秆群”,各街办和各村居24小时不停发布巡逻动态以及隐患整改进度,信息嘀嘀响个不停。
9月19日起,济南市就进入秋季防狼烟总动员。槐荫区美里湖、吴家堡、玉清湖、兴福等几个近郊办事处,都是防守重点区域。每个村口、每个路口都有值守点,条件好点的是帐篷,条件差点的就用玉米秸秆搭起的窝棚,有的还是村民用棉被搭成的棚子。办事处包村,村包户,户到田,像布下天罗地网,用人海战术织出来一个大网。
12个村居,近100人的巡逻队伍,戴着红袖章,24小时不断蹲守,人不离田。尤其到了晚上,街办包村逐级要巡逻两遍,区环保局还要把各街办盯守的信息、清运进度全部汇总一遍。
白天的盯守,吴家堡甚至用上小型无人机。但到了夜里,全凭肉眼,赵孝勇拿着手电筒,在郑店、邱庄、李家寺等各个村庄之间来回走动,半个多月熬下来,熬红了眼。到了后半夜,露水下来了,气温低,一些巡逻的工作人员就穿上了棉大衣,主要是潮气重,黄河滩边风大。
10月1日,全部值守的工作人员无一撤离,盯得更紧。
秸秆清运
环卫一体化的坎
9月29日、30日,美里湖街办重点清运的秸秆在刘七沟村,玉米秸秆被堆在美里东路路东的水沟里。美里东路以东大约有200亩耕地,但是都分散在各农户手中,没有流转,这给秸秆清运带来很大难度。而路西的150亩土地,通过流转,连片种植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收割,稻秆也方便集中清运,不存在人工清运难题。
9月29日一早,一辆大型挖掘机将玉米秆的杂草挖出来,又被清运车拉到郑店村一废弃水坑,另一台大型推土机将运来的秸秆填埋。此外,还有由环卫工、村民组成的20多人的清运队伍,把秸秆从水沟里清上岸等待运走。大多是留守的老人,这场景在其他各村都存在。
此时,由济南市环保局和农业局组成的联合督导组前来督导,济南市共成立6个督导小组,在全济南周边循环督导。
虽然济南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但处理秸秆,环卫部门力不从心,环卫一般针对的是村民基本生活垃圾处理,再加上清运工具不发达,有些堆在地里的秸秆,清运车辆不敢贸然下地怕陷住,其次即使将秸秆拉走,如何处置也是难题。
徐法贤告诉记者,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日益突出,秸秆焚烧只是其中一方面,像铁路沿线整治、拆违、村庄环境提升等,都对一体化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在蹲点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大型、新型农业机具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需求,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又多为老人,人工种、收,处置秸秆能力有限,更增加了焚烧秸秆的隐患。这些年,秋季狼烟困扰仍没彻底解决,寄望于城乡环卫一体化,不具备条件。
秸秆还田
这笔经济账怎么算
当城区市民想当然以为秸秆都已还田时,近郊农民仍为这个问题纠结。玉清湖办事处工作人员替农民算了一笔账。
眼下农民收入不依靠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城市进程化加快,种树,树间套种玉米增多,无法适应大型机械收割。目前玉米批发价格是0.65元/斤。一般亩产1000斤左右,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每亩地成本过高,主要成本有:播种100元、浇地200元、化肥150元、收割100元,翻地100元,种子50元,农户个人人工费用不计算,如果雇用其他劳动力作业每人每天还需100元,所以目前玉米种植基本赔钱。为了节省成本,谁也不愿再在秸秆处理上增加投入。
与此相应的是,街办的巨大人力财力的投入。美里湖街道办事处主任于好磊算了一笔账:今年6月份,投入30多万,9月份第一批投入25万,随后又追加了30万,总共是85万,投入将会超过一百多万。吴家堡、玉清湖办事处、兴福办事处投入也都差不多在百万左右。
不还田又如何?此区域原先有大金牛场,在西客站片区改造中消失了,在没有奶牛场收储的情况下,“填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徐法贤说,在没有解决之前,只能用这种笨办法。“方法虽然笨,但是处理彻底,不留隐患。”
但是政府买单,这何时到头?答案仍然无解。
齐鲁晚报记者 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