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和罗辑思维“分手”网红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2016-11-25 11:26: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孙奇茹 责任编辑:王雪 字号:T|T
摘要】日前,罗辑思维和papi酱“分手”消息坐实,令人扼腕。papi酱“被甩”的背后,是网红影响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尴尬现实,这也让人们对网红经济热潮“触礁”的担忧逐渐加深。

  罗辑思维和papi酱联合举行的贴片广告拍卖会创下2200万天价的一幕,仍然让人记忆犹新,而这段“人气资本”和“爆款网红”的联姻却并没有走得太长久。

  日前,罗辑思维和papi酱“分手”消息坐实,令人扼腕。papi酱“被甩”的背后,是网红影响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尴尬现实,这也让人们对网红经济热潮“触礁”的担忧逐渐加深。

  分手或因“志趣不投”

  两天前,papi酱的经纪人兼公司法定代表人杨铭在微信朋友圈声明,“罗辑思维在明确‘得到’业务后,原价退出了所有投资项目,我们只是其中一家”。(“得到”是罗辑思维推出的一款知识变现平台)至此,逻辑思维与papi酱低调分手的传言被证实。

  更令人唏嘘的是,“原价”两字意味着,在利用双方合作后8000元一张门票的拍卖会、新媒体界广告“第一拍”等名头赚足了用户眼球之后,罗辑思维没有为papi酱支付一分钱,就“原价”收回了承诺投资退出了这场合作。

  其实,根据此前的公开表态,对于投资papi酱等项目,罗辑思维早就心生悔意。“投资这件事儿要画句号了,再也不能做了。”今年7月,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对外表示,“不是我们投资得不好,我们投的都是很好的公司,但就是因为他们太好,投资上我们可能要赚很多钱,我们就容易受到诱惑。所以,这是我们的耻辱,为什么?说明你没有把精力放在你最该干的事情上。”

  将投资称为自己的“耻辱”,似乎罗辑思维已经痛下决心,专注于自己“老本行”内容生产,专注于其今年大力推出的“得到”知识变现业务,而不再分心投资。

  再往前看,即便在双方的“蜜月期”,罗辑思维对于papi酱到底能红多久就已心存疑虑。“很多人说网红是长不了的,我同意,所以我们要一次性地把未来收割掉,落袋为安。”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毫不避讳地表达尽早“收割”papi酱影响力收益的态度。

  网红“长青”路并不平坦

  除了在影响力盛极一时的情况下通过广告、电商“变现”,网红们试图探索“长青”的道路并不坦荡。

  在papi酱视频贴片广告最终以2200万的天价成交之后,papi酱此后的一系列商业试水都表现平平。今年6月,跟随魔兽电影上映之风,papi酱推出了一款魔兽主题的T恤,让papi酱的淘宝店“酱心智造”进入公众视线。在297件T恤36分钟内抢购一空,大家都以为papi酱将步大多数网红后尘靠电商变现后,这个淘宝店铺却自此静默,再无新品上架。

  同时,papi酱还推出了独立运营的开源内容平台——papitube,以寻找价值观一致的、好玩的创作者一同创作。然而,在当下众多短视频平台百花齐放、网红争鸣的背景下,papitube也很难复制昔日papi酱一鸣惊人的辉煌。

  目前,papi酱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保持在20万左右,篇篇仍然能实现“10万+”阅读量,但是,人们对其内容的新鲜感程度却明显下降。数据显示,papi酱视频全网播放量整体趋势走低,尤其是8月后,papi酱视频播放量低于均值,与高峰期相比甚至缩水大半。打赏数量从3月份的3000次左右下降至7月份的1000次左右,最近的几期,打赏人数甚至不足百人。

  知识变现能跑赢网红?

  与“短视频界女神”papi酱稍显平淡的网红变现路不同,在年初的双方联姻之后,罗辑思维在内容变现上的探索却喜讯频传。

  今年6月,罗辑思维旗下知识变现App“得到”上线了资深媒体人打磨了半年的付费内容产品《李翔商业内参》,当日订阅数就达到了1.4万,累计订阅数更是达到8万,订阅标价为199元。目前,这一付费订阅产品累计成交额已经接近1600万元,收入由内容方、平台方分成。同时,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曾经的比特币大神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订阅价格同样为199元,累计成交额已然突破1800万元。

  除了引入李翔、李笑来这样的严肃内容生产者,罗辑思维也通过新玩法来吸引喜欢尝鲜的用户需求。10月19日,罗辑思维公开拍卖20张20年之后的跨年演讲双人VIP票,门票的兑换日期也将在20年后,而彼时演讲主人公罗振宇将已经是61岁。有趣的还有价格机制,每票定价9999元,如果无人竞拍则每分钟降1000元,最终票归先出价者。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票全部被“秒”光,甚至有几位用户超拍,最终只能退款处理。

  “在2016年风口的趋势下,网红形成了一波浪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浪潮的高峰似乎已经过去,礁石逐渐露出海面。这对于仍未能找到自身内容延续和盈利方式的网红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对于papi酱“被分手”,资深科技媒体从业者李赓如是评论。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