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潍坊5月30日讯(王丽丽 通讯员 谭德红 张增国 郭桦)5·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个唤醒人们“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意识的日子里,记者获知,近日,2016年山东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落幕,潍坊医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全省86所高校的258名选手参加比赛,每个环节实行淘汰制,我们也没想到能坚持到最后。”潍坊医学院的三名参赛选手得知了比赛结果,高兴地跳了起来。回忆起参赛的前前后后,张磊同学说:“真可以说一路惊吓不断,好在惊喜连连。争得了一份荣誉,总算没有辜负老师的辛苦指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非专业工作者通过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手段的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它是同龄人之间互相开展的心理互助过程,是受过一定训练的同学为他人提供心理帮助、支持和关爱的活动。潍坊医学院的班级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是教育工作开展的“纵线”,纵横交织,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助机制和自助体系,达到了“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学生受益”的教育效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分布于学校300余班级的心理健康委员队伍,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生力军。他们是大学生人群中神经末梢最敏感的细胞,容易察觉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朋辈疏导。某班级一名大一新生曾因为家境贫寒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王同学是班里的心理健康委员,他主动接近这位同学:“早上我和他一起吃早饭,讲一些好玩的新闻给他听,还向他倾诉自己的不开心。慢慢地,他也愿意跟我说说心里话,也愿意听听我的想法。”小王就这样让自己的同学敞开了心扉。
像小王这样的朋辈辅导者做的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他们自身也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原则和规范。护理学院的一名心理委员参加培训后说:“经过学习,我懂得了朋辈心理辅导并不是单纯地与同学聊天,而是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思维去表达、理解、尊重,甚至角色扮演。”
筑建学生快乐成长的加油站
朋辈心理辅导是同龄人之间的心理互助过程,但潍坊医学院的老师们认为,这并不妨碍老师们也以朋辈的心态和姿势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让我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也是心理老师们的共识。
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首先,作为心理辅导的老师要具备爱的能力,热爱任教的学科,热爱每一名学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时要拥有精湛的业务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系的宋玉萍教授与其他老师一样,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心理专业知识,课下、假期、晚上也经常有学生来倾诉心理问题。就在上周,有一位心理学系的毕业生,带了父母从老家跑来,专程找宋老师为他妈妈做心理咨询。宋老师考虑到他们家远、费用大、咨询疗程长,还要住酒店,就劝他们回老家找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第二疗程他们又来了。学生说:“老师,我们相信您,我们不怕那些困难。”宋老师动情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虽然努力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拯救了心理患者,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就很欣慰了。”
学生工作处的副处长于颖荣认为,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爱和对价值观的迷惘,而学校构建的“知识宣讲、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格品质是非常有益的。
“我很喜欢分男女专场分别组织的‘爱情公开课’,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懂得如何理智处理恋爱中的冲突和矛盾。”一位女生听完讲座后说。类似的心理健康讲座在校园内枚不胜举。各院系也积极打造心理健康特色活动,如心理主题DV大赛、 欢乐体验坊游戏、快乐向前冲心理知识竞赛,等等。学校的“心灵关爱”社团已经建立潍坊市育英学校和盲童学校两个定点服务基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盲童进行专项疏导、陪伴、融合,实现了自身成长和服务社会需要的双向收益。
检验学系的一位男生说:“在我们学校,网站和一些微信公众号等经常推送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视频,‘身边的小心理’里说的几个小故事既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让人深受启发。”
菁菁校园,如何让每颗年轻的心都拥有明媚的蓝天?俯下身子,让我倾听你的心声;携手相伴,为你擦拭蒙尘的笑靥,这是潍坊医学院的老师和朋辈心理辅导成员们正在努力的目标,为学生心灵护航,他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