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不少美食DIY一族又开始跃跃欲试,尝试着自己去酿造美酒。不过,最近,一条10岁女孩因喝自酿葡萄饮料被炸伤食管的消息,让不少人心里犯了嘀咕:“自己酿造饮料或者自制发酵类美食,真的有这么可怕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家里制作一些发酵类食品,虽然用的食材是真材实料,但是一旦操作不好,就会埋下影响健康甚至是意外伤害的隐患。
自酿葡萄酒
安全关键字:爆炸食物中毒
危险系数:★★★★☆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近日出现了关于自酿葡萄酒的消费提醒。消息中称秋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家庭自酿葡萄酒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选择。自酿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主要包括:器具清洗消毒、原料清洗、破碎、发酵、压榨、澄清分离、陈酿等工序。但是酿造过程操作不当会引发安全隐患。为了保护消费者安全饮用自酿葡萄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原料时,尽量购买新鲜、成熟、无破损的酿酒葡萄。
在自酿葡萄酒的发酵器具卫生方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建议在使用前,人们应用热水或高度食用酒精清洗消毒、沥干。而发酵时,容器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到25℃之间,避免高于30℃。由于葡萄原料表皮微生物种类比较多,建议发酵前添加适量酿酒活性干酵母,达到抑制杂菌繁殖的目的。此外,发酵期间,不要往发酵的容器里加水。如果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里面出现了白毛、霉斑等异物,说明已感染杂菌,就不要再饮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前一阵因喝葡萄饮料被炸伤食管的10岁女童,就是因为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所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此前,也有媒体做过相关实验,使用白糖和葡萄酿制葡萄饮料。而盛放发酵饮料的塑料瓶经过3天的发酵,里面充满了气体,瓶子被气体顶得不断向外膨胀。经过太阳的暴晒,数小时后,饮料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因此,为防止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出现爆炸,应优先选用钢制和食品级塑料容器,最好选择大口的容器,装葡萄时也不要装满。发酵期间不要将容器进行密封处理,应在瓶口留有空隙或用纱布封口,让容器中多余的气体能够排出。发酵结束后,应将酒与酵母完全分离,以防贮存的时候继续发酵,出现涨瓶的情况。
除了容易发生爆炸危险,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由于消毒以及难以掌控发酵过程,酿造的葡萄酒里还会混入其他的杂菌,引发葡萄酒发生变质。制作好的葡萄酒应呈现澄清透明。当澄清稳定的自酿葡萄酒出现浑浊、失光或呈现油状、彩虹色等,闻香时有醋酸味、指甲油味、霉味等,可以基本判断该酒已变质,不适宜再饮用。
[1] [2] [3] 下一页 尾页